2025年初默默閉關了一陣子,我的第二本著作《神明要我住嘉義》,正式和大家見面了!
成長於永和的我,對廟宇的記憶,大抵跟著母親穿梭裊裊香煙之間開始。隨著年歲日漸增長,因學習書畫創作與研讀美術史料,我與廟宇的關係,從拿香拜拜燒金紙,轉為探索街角民間博物館。



在全新出版《神明要我住嘉義》中,我將不談吃的(終於從美食系回歸美術系),將完整分享我的每日宮廟散策路徑、廟宇建築裝飾觀察、傳統習藝體驗,以及許多宮廟文化傳承的現在進行式。以及許多「我與神明連線的故事」,包括神明如何幫我姻緣牽線、租屋買房、工作指引⋯⋯。
期待和大家聊聊,究竟神明做了什麼安排,讓原是臺北City Girl的我,從逛美術館的文藝風,如今轉為走廟人生?!誠摯邀請您,和我一起走入傳統宗教民藝大本營的嘉義,開啟從未經歷的宮廟藝術文化新視野。
逛廟:最潮、最接地氣的心靈系散策

一起在神明的看守下,在逛廟中為心靈加油,為普通生活增添美麗吧!
|感謝蒞臨。台北4/13首場新書發表會 |
好久沒在台北辦活動了。時隔多年回到我熟悉的西門誠品,(2025/04/13)順利辦理《神明要我在嘉義》首場新書分享會,和大家共渡溫暖且開心的午後時光。

感謝一直遠端支持鼓勵我的台北親友團、北漂的嘉義朋友們、透過網路平台或文字書寫相識的朋友們蒞臨出席。透過一小時的分享,和大家聊著我的日常宮廟散策路徑、廟宇建築裝飾觀察、傳統習藝體驗,以及許多「我與神明連線的故事」。

關於許多朋友好奇:「寫書是否遇過甚麼困難?」

其實,對於我這個不是專職書寫的出版新手、也不是廟宇歷史的專門研究者,寫書過程中難免擔心不足。

最終調整書寫步調,我想,無論崇敬哪種信仰、或不認識足夠宮廟歷史故事、亦或不熟悉參拜流程,都能和「麻瓜」如我一樣,以舒服自在的姿態,走進環繞日常生活的宮廟。

在這些「街角民間博物館」中,探尋建築裝飾中的圖像密碼;也和「各庄頭守護神」們說說話,覓得安穩身心的解方。

席間也有朋友提問:「書籍繪畫是否有甚麼涵義?」

延續第一本書《島內移民-移住嘉義美味新人生》,很開心這次依然由我優秀的大學學妹繪畫創作。

封面圖像主要有我時常造訪的廟宇們,比如:新港奉天宮虎爺、朴子配天宮媽祖、文財殿等,而封底則是我在嘉義第一個認識的廟宇-城隍廟。而至於書裡更多可愛迷人的繪畫作品,就請大家猜看看,各自隱身在嘉義的那些街角巷弄了。

農曆三月的當下,大家是否也感受到,源自民間的信仰能量呢?




後續月份新書分享會持續洽談安排中。也歡迎好朋友們留言,期待異鄉人到哪個城市!

希望和大家聊聊,從「美術系」到「宮廟系」、從台北移居嘉義的生命故事。
邀請您一起走入傳統宗教民藝大本營的嘉義,開啟從未經歷的宮廟藝術文化新體驗。
|感謝蒞臨。嘉義異鄉人新書發表會|
隨著出版新書《神明要我在嘉義》,從南到北、連續三場分享會,一路感受從陽光到陰雨的變化,感謝所有出席鼓勵

透過現場交流分享,和大家聊著我的日常宮廟散策路徑、廟宇建築裝飾觀察、傳統習藝體驗,以及許多「我與神明連線的故事」。
也不乏許多朋友們分享屬於自己的、與神明、也與這本書神奇的連結。(好多位都和我一樣,是關聖帝君的契孫!)
不乏一位正在猶豫著返鄉移居、亦或剛返鄉開啟新事業的朋友們,因緣際會看到這本書、也參與了講座,結束後再到廟中參拜,也都神奇地得到聖筊。
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看了書拜拜後買彩卷中獎,或是書店上架這本書後,突然在白沙屯媽那幾天,櫃位附近出現了媽祖相關的圖像、過幾天又有聖母瑪麗亞的圖像⋯
當然還有很多朋友說著,以前不敢走進宮廟因為怕拜錯,現在終於鼓起勇氣走進去;也不乏有朋友表示,正在規劃跟著書裡描述的宮廟路徑旅行⋯

看來,我離廟婆之路不遠了嗎(誤)
我想,每個人在不同時間點,都會遇見不同的困境、但也可能是人生不同的轉折。有時候好像也急不得,有些關不突破似乎也無法進行到下一個階段?不妨就順著老天的安排走吧。

感謝 大魯閣湳雅廣場–蔦屋書店、貳陸陸杉Space、 歲月書屋 的邀約

感謝一切美好的緣份,能以文字和不同朋友的生命歷程相互對話
也祝福大家,平安順遂 異鄉人最新著作《神明要我住嘉義》,
期待和您分享最庶民的民間美術館與庄頭守護神

感謝好評推薦
朱朱(黃朱平)(手繪藝術家)
朱宥勳(作家)
林佳慧(林聰明沙鍋魚頭執行長)
和菓子(知名作家)
陳佳琦(嘉義市立美術館館長)
溫宗翰(民俗亂彈執行編輯)
謝金魚(歷史作家)
鄭順聰(作家)
感謝 大塊文化
副總編秀娟的細心引導
感謝學妹千凡的暖心手繪
【開運錢母版】
奉天宮媽祖+虎爺聯合加持,發大財、財源滾滾來
【賜福紅線版】
城隍廟綏靖侯加持,貴人運、結良緣,情感運大噴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