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甚早、文化底蘊深厚的嘉義市,至今仍保存諸多「老派美好」於日常生活中,其中不乏以傳統為根基的創新經營方式,與時俱進共存著,提供在地民眾、來往旅客,一種可觀賞、可閑散、可放鬆的自在遊程。跟著異鄉人的腳步,來趟「嘉義市老派散步旅程」吧!
▼ NO1:火車站周邊的舊高粱酒文化聚落 ▼
曾有在地長輩和我說「以前一出火車站會聞到兩種味道:高粱酒香和木頭香。」如今,搭乘高鐵轉接駁、或搭乘火車直接到達嘉義火車站,出站往右步行即可到達全台唯一的高粱酒文化聚落:前身為嘉義舊酒廠的「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然而過往舊酒廠並不賣酒,運到對側的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現更已轉身為嘉義最夯文化景點「嘉義市立美物館」。
特別推薦「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裡的在地創業品牌獨立書店「勇氣書房」、及咖啡美學品牌「國王蝴蝶秘密基地」;而對側的「嘉義市立美物館」,不定期更換展覽,現更有「昭和11」咖啡、及近日才開幕的「誠品書店限定店」,如果還有時間,不妨沿著鐵道抵達收藏精采的檜木古厝「台灣花磚博物館」,一次體驗在舊酒廠產業遺址空間中的嶄新創意。
▽ 衍伸閱讀
【異鄉人的嘉義玩法|嘉義人文】小城市裡的高密度獨立書店風景—嘉義獨立書店追起來!
【嘉義人文】嘉義深夜文化聚場,晚上八點到凌晨預約開放—秋書室
▼ NO2:北門車站旁精彩的木產業遺跡 ▼
過往鐵道連結木產業動線,如今承載了來往交織旅客,更連結起嘉義重要的文化路徑。以昔日森林鐵路蒸汽小火車起點「北門車站」為中心,週邊的「檜意森活村」、「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玉山旅社」 、「 嘉義製材所」 皆是嘉義旅客必訪景點,異鄉人更特別推薦重新開幕的「嘉義市立博物館」,三層樓全新展廳,融合嶄新設計與互動,絕對打破你對於過往沉穩博物館體驗的刻板印象!
「嘉義市立博物館」 以「嘉義人關心嘉義事,異鄉人探索嘉義市」為宗旨(異鄉人看到這段文字特別有感啊 )一樓開幕首檔「開箱吧!嘉憶」特展向全民徵集近三百件文物,打造1980年代場景(等等,我出生年代已成歷史嗎 ),帶領觀者重溫過往共同生活經驗與記憶。而特展區也因不同時期有不同主題策畫展出,也請大家可以持續追蹤嘉博館官網和臉書,有最新展出及活動訊息 。
二樓為常設展「展望諸羅」,一入口即見比例尺1:87的嘉義地景模型,重現過往林鐵、糖鐵、縱貫鐵路,全台最早的三鐵共構經濟產業;身為吃貨,異鄉人最有興趣的當然是 「桃城百味」展區啦,看見魯熟肉、白醋涼麵、雞肉飯、豆漿豆花、草魚等等場景,透過梳理展示在眼前,也反應出多元族群在嘉義匯聚交流的人文風情。
三樓為嶄新的 交趾陶館「建築上來搬戲—來聽尪仔講古」。透過生動活潑的介紹與互動,從交趾陶的由來、在生活場景中的交趾陶文化、交趾陶製程、當代交趾陶創作者等面向,讓大小朋友們都重新認識充滿嘉義特色的創作!
如果時間足夠,異鄉人總推薦朋友到「嘉義舊監獄」探奇,跟著定時團進團出導覽參觀,一窺中央扇形台管理手掌放射出去的神秘囚房,也別忘了到有檜木屋頂的「東市場」,體驗一年四既充滿活力的傳統市場脈動,當然也要品嚐再締老派美味 。而位於市區東郊的「嘉義公園」,仍保存眾多不同時期的史蹟資料,或漫步至「嘉義樹木園」,感受過往日治時期充滿實驗探險氛圍的南方想像。
▽ 衍伸閱讀 ▽
【異鄉人的嘉義玩法|嘉義美食】從早到晚不間斷!嘉義市老派美食懶人包行程
▼ NO3:存在於日常的老派生活 ▼
異鄉人尤其喜歡穿梭漫步在嘉義巷弄中,遙想過往被木頭香包圍的諸羅城,也能透過現今街道上的店家,想像過往產業聚集樣貌,比如「二通」中正路上的南北乾貨與珠寶服飾等商號;舊時東門城出外必經的「公明路」,光復後有多達十多間醫院診所,故有「醫生街」之稱,現今仍能看見帶有歷史感的老醫院建築與眾多新式診所並存,混雜著各式商家與攤商聚集,似乎述說著不同年代的不同生命故事。
▽ 延伸閱讀
【異鄉人的嘉義玩法|嘉義人文】迷走嘉義老醫院—老醫院建築與新式診所並存,遙想嘉義醫療濟世事蹟與風範
我常開玩笑說「在嘉義轉角不一定會遇見愛,但會遇見美麗的老木屋。」
位於阿里山腳下的嘉義市,過往為木材集中與轉運重要場域,造就了豐沛木製相關產業、與木造建築大量普及,然而,因為木造結構維持不易與居住習慣改變,老木屋的身影逐漸從日常生活中淡出。 近年來,政府機關推行保存活化計畫,民間團體日漸重視在地人文歷史,雙軌併行下除有許多改造老木屋為商業空間的案例。
而「老屋卸妝」計畫,則是移除木構建築破損廢棄的附掛物、重現建築原貌,比如:公明路轉角的交趾陶藝師林添木故居(現一樓為安全帽店),忠孝路蘭井街轉角的美麗木建築(據說過往曾是頂級酒家兼旅館,難怪這麼美)、連結隔壁的新陽春藥房木建築、以及對側的勝安堂百草舖,還有北榮街民宅等等,移除了原本不該存在於立面的附著物,「重新素顏」再現樸實木質美感,也讓人忍不住遙想過往充滿木頭香的嘉義街景。
而日常生活中仍保留諸多精彩的老產業們,比如從中山路轉進忠義街即能看見「三美旗袍店」的招牌,在這嘉義現今僅存唯一的手工旗袍店,李清江師傅仍以傳統細膩手法為來往顧客們量身打造美麗身影;你知道台北「日星鑄字行」,但你知道嘉義市也有個厲害的鉛字印刷行「豐益印刷廠」嗎?跟著羅老闆的腳步,看鉛字從打銅模、溶鉛鑄字、印刷至裝訂等過程,雖然現在已停止運作改以數位輸出電腦印刷,現場被數十萬鉛字包圍,渾身感動不已;還有燈籠、剖香腳手工製香、刺繡、手工竹編等等,每每讓我驚奇不已!
▽ 延伸閱讀
【異鄉人的嘉義傳統產業探奇|嘉義人文】凝結鉛字老時光!全台罕見,嘉義尚存鉛字行—嘉義豐益印刷廠
以前念美術的異鄉人,到研究所才開始接觸台灣美術史,在書本上看了許多過往台籍藝術家們的生平故事,現在搬到嘉義當然也要好好探索一番!在長榮街興中街口的「慈龍寺」,仍可見林玉山繪製濕壁畫;當然你也可以順著陳澄波的畫作逛嘉義,無論是到嘉義公園或行走於街道上,都能遙想過往藝術家觀看嘉義的不同視角(最後也別忘了到蘭井街來碗「咱台灣人的冰」!)
▼ NO4:來逛嘉義廟宇囉 ▼
位於吳鳳北路、向外連結東市場的「嘉義城隍廟」,自古以來即為嘉義在地信仰中心,正殿兩側難得一見的日本和歌對聯,運用泥塑製成、交趾陶及剪黏裝飾邊框,為日治時期為保存廟宇免遭皇民化毀滅所作,兩側神桌下方更有象徵日本與台灣的富士山及玉山彩繪,呈現為保存信仰而妥協的努力。而拜殿橫梁壁及水車堵左右兩側的交趾陶,透過色彩鮮豔且細膩傳神的作品,感受過往葉王流派傳人林添木與洪坤福流派傳人陳專友的同場較勁情景。
離開城隍廟往忠孝路與光彩街口走,隱藏在東市場內的「雙忠廟」來頭可不小,為臺灣主祀張巡、許遠的十六座廟宇中最早的一座。與一般常見的石雕龍柱不同,極為難得一見的磨石子龍柱,以銅線盤繞外框填入鮮豔色彩,包含蟠龍、人物、魚等圖樣,作工細緻且紋飾華麗,而兩側壁堵浮雕亦分別為交趾陶名藝師林添木與陳專友所製,分別由東市場魚丸商吳福與周九所敬獻,足見雙忠廟於東市場之間的緊密關係,更呈現從敬獻人到交趾陶的拼場較勁之意。
而位於北榮街、興中街口的「仁武宮」,為嘉義市最早興建祀奉「大道公」保生大帝的廟宇,因日治時期皇民化政策神像被移奉城隍廟,廟產充公為日人所有、曾一度開設為商行,至二戰結束後在地仕紳集資購回產權,恭迎保生大帝歸廟安座,使此座超過300年歷史的廟宇,歷經風霜仍保有原有風貌與架構。過往醫療不發達,信眾身體不適時會到保生大帝廟乞求藥籤,現今「仁武宮」仍設有眼科、內科、外科、小兒科、婦科的籤筒與藥籤,雖隨著時代變遷醫療普及、求藥籤信眾漸少,仍能透過現存樟木結構縱長型建築、細緻典雅彩繪壁畫、不同科別籤筒與藥籤,呈現不同年代變遷的歷史見證。
沿著國華街走轉進巷內,可見主祀五府千歲的「慈濟宮」,依據資料了解,信仰嘉義諸羅城內由城隍廟主管、城外七境由慈濟宮管轄,而廟前廣場為清治時期清軍練兵與處死犯人之處,傳說會將犯人頭顱懸掛於榕樹上,過往當地人相當敬畏此榕樹公。慈濟宮門神彩繪出自潘麗水之手、浮塑壁畫為陳壽彝所作、交趾陶為陳專有作品、兩側真人比例八家將為蔡有土傑作,國寶級大師作品齊聚一堂,如同民間博物館般引人入勝,而「嘉義市慈濟宮駕前如意振裕堂八家將」更登錄為傳統表演藝術類保存團體,於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兼具重要身份與意義。
異鄉人提醒,走逛廟宇祈求神明時,不妨多花一些時間觀察廟宇建築、裝飾雕塑及儀式活動,除了穩定身心靈,你更將聽見老廟宇過往風華故事。
▽ 延伸閱讀 ▽
【異鄉人的嘉義玩法|嘉義人文】聽,嘉義廟宇在說話—走進嘉義廟宇,看盡民間博物館的人文風華
而你呢?漫步在嘉義市街道,你是否感受到那份自在美好呢?
歡迎來嘉義老派漫步!
【異鄉人官網文字、圖片版權所有,未經同意嚴禁轉載或翻印使用,違者依法蒐證提告】